- 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3:22 点击次数:110
图片
1、一般情况
原发性肺淋巴瘤(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,PPL)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肿瘤,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0.5%左右,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%左右。该病常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或肺内淋巴结。其中,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(MALT)为最常见类型,约占70%-90%,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5-20%),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,平均发病年龄为55-60周岁,男女发病率类似,无性别差异。部分研究发现,发病人群中,约1/3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包括干燥综合征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,特别是干燥综合征(注意问诊)。2、临床表现
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,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,仅在体检时发现,也可表现为咳嗽、咳痰、胸痛等非特异性表现。需要注意的是:原发性肺内淋巴瘤较少出现发热的表现。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报道中,221例描述了发热的情况,仅有31例患者病程中出现发热,比例仅为14%。此外,CEA,CYF21-1,SCC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同样不常见。
3、CT表现
肺内淋巴瘤的CT表现非常缺乏特异性,既可以单发,可以多发;既可以表现为肿块型,也可以表现为炎症型、弥散型或混合型;既可以局限在某一肺叶,也可以跨叶生长;既可以均匀强化,也可以不均匀强化,多种CT征象,如空气支气管征、周围磨玻璃样改变等可都可以见到。以下是基于文献报道总结的数据。注:笔者查阅的文献共计报道了344例患者,部分研究聚焦于MALT等最常见类型,因此,数据仅为粗略估计。
3.1 宏观类型
以肺炎实变型为主要CT表现的最常见,但不特异。
肺炎实变型:共计262例患者描述了炎性病灶是否存在,其中存在肺炎性改变的患者 137例,占比为52.3%,最常见;
肿块型:共计262例患者描述了病灶是否存在肿块,其中存在肿块患者105例,占比为40.1%;
混合型:共计166例患者描述了病灶是否混合存在,其中存在混合病灶患者15例,占比为9.0%;
3.2 CT征象
空气支气管征:其定义为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;病理基础为:肿瘤细胞沿着肺淋巴管生长,浸润支气管的管壁外肺间质,由于气管、肌肉、软骨的保护,淋巴瘤细胞很少侵犯气管,管壁本身未受到累及,保持正常的通气功能,支气管结构未见破坏。文献中共计244例病例报道了空气支气管征是否存在,其中189例患者存在这一征象,占比为77.5%,最常见;
血管造影征:指的是病灶内部观察到正常强化的血管影;其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尚未浸润血管,管壁保留完整,未见破坏。文献中共计157例病例报道了血管造影征是否存在,其中72例患者存在这一征象,占比为45.9%;
支气管扩张或不规则空腔: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在肺间质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蔓延,浸润至支气管周围肺实质,造成支气管被破坏,应力下降,弹性减弱导致管径增粗,出现支气管扩张表现。此外,肿瘤产生的纤维组织可以不同程度的牵拉支气管,导致官腔扩张。文献中共计144例病例报道了支气管扩张或不规则空腔是否存在,其中52例患者存在这一征象,占比为36.1%;
磨玻璃样改变: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可见磨玻璃样改变,其病理基础为肿瘤浸润周围肺组织导致。
纵膈淋巴结肿大:原发性肺淋巴瘤极少发生纵膈淋巴结肿大。共计202例患者报道了纵膈淋巴结肿大情况,其中,仅有37例患者发现纵膈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,占比为18.3%。其中2例患者肿大的淋巴结进行了活检,均未发现肿瘤细胞。
胸腔积液:原发性肺淋巴瘤较少出现胸腔积液。共计212例患者报道了胸腔积液存在的情况,其中4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,占比为22.6%;
强化:就强化类型而言,超过80%的患者为均匀强化,不均匀强化患者少见;就强化程度而言,80%左右的患者为轻-中度强化,明显强化患者少见。
此外,部分患者CT可见长短不一的毛刺,钙化等征象少见。
以下为文献报道影像图片:
图片
郑钊文等人的论文
图片
赵恩举等人的论文图片
李建鹏等人的论文
图片
陈驰华等人的论文
图片
陈利军等人的论文
图片
张坚等人的论文
图片
黄钦熊的人的论文
PETCT检查:MALT为惰性肿瘤,一般呈现中等程度摄取,最大标准摄取值为 1~26,平均3.3-7.5,PET-CT不能评估 MALT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。
以下为文献报道影像图片:
图片
柯梢柏等人的论文
图片
叶培筠等人的论文
图片
马瑜婉等人的论文4、诊断
活检病理为金标准。如果为阴性,通过PCR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B细胞克隆,可以帮助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。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强B细胞克隆群,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异性为97%,敏感性为95%。5、鉴别诊断
粘液腺癌:占腺癌的比例约为5%,容易形成肺内播散,预后较差,与原发性肺内淋巴瘤较好的预后有明显区别;空气支气管中的支气管常呈现扭曲及僵硬,呈枯树枝样表现,毛刺较少,空腔较为规整,强化不均匀;而PPL的空气支气管征常通畅,空腔不规则,增强CT多呈现均匀强化。
大叶性肺炎:临床有感染的症状,感染相关的检查升高,支气管壁光滑、柔软,抗炎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吸收。
肺癌:深分叶及短毛刺,可见胸膜凹陷,常常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。
肺结核:好发位置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,多为长毛刺,可见钙化、空洞,周围见卫星灶。
肺转移瘤:多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病史,空气支气管征少见,可见双肺外侧、下肺多发结节等表现。6、小 结1、原发性肺淋巴瘤少见,约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0.5%左右,以MALT最为常见,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,预后较好,通常呈现惰性生物学行为;1/3左右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,尤其是干燥综合征;
2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,仅15%左右的患者存在发热;
3、CT表现多种多样,肿块型和肺炎性相对较为常见,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造影征比较多见,约50%的患者可以见到;80%的患者增强CT呈现均匀、轻-中度强化;PETCT一般呈现中等程度摄取;
4、胸腔积液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少见,约20%的患者可以出现;
5、当CT呈现肺炎表现,但无感染症状,抗感染不吸收,尤其肿瘤标志物不升高,需要考虑该疾病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